疫情之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媒体报道

  • Admin
  • 2020-4-10
  • 869

来源:中国建设报

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和传递疫情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科学监测、信息服务、疫情防控、物资防控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服务、城市管理、物业服务、燃气供应等行业也都展现出了新业态,数字经济也迎来了新的爆发期。

“线上经济”迎来爆发

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2003年一场“非典”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了新的风潮,网购业务从此一路高歌猛进,打开了中国电商飞速发展的序幕。

今天与当年的情况何其相似,但2003年我国GDP只有13.74万亿元,17年后的今天,我国GDP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元,我国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加速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才是这场疫情带给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

2003年的“非典”让消费者接受了网购,而此次疫情则让人们习惯并接受了在线学习、在线办公、在线购物等居家生活办公方式。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这也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一个多月以来,工程建设项目线上审批、房地产企业线上售楼、租赁平台线上看房等无接触式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场无接触式的“线上革命”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智慧城市管理监管平台、智慧社区疫情监测、智慧供热等各种线上可视化平台不仅能实现对疫情的监测和及时响应,还能为城市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住房、水电、燃气等业务与民生关联密切,如果能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精准服务,就能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线上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涌现,一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线上革命”拉开了序幕。

数字化转型新的机遇期

线上经济的发展只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环,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疫情将激发中国经济的反弹力、活力和适应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新文化能促使传统产业实现向现代产业的跨越和升级,形成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浪潮。

在疫情暴发之前,中国已经是互联网大国,数字化进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数字化建设,许多数字化技术已经大量地应用到了城乡生活的诸多领域,例如在绿色住宅、智能家居、ETC车库管理、智能小区建设、智慧社区区块链建设、建材家居平台、建材家居区块链和建材家居指数等方面的数字化进程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此次疫情也成为了加速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数字化技术的理念和文化等内容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多个方面,推动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也使得数字化治理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深入到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产业管理、政府管理等各个层次和领域,形成传统管理向现代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本次疫情也是对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评测,不仅让城市的宏观决策和街道、社区的微观精细治理以及城市大脑的衍生产品得以沉淀,而且随着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对疫情的治理模式和数字化理解的应用模式必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数字治理体系的建设。

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人们不仅看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许多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克服空间障碍,并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也看到了数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传统行业、拓展产业边界,数字化日益成为各领域、各层级竞争主体核心优势的关键构成要素,且正在为经济发展积累更多新动能。

当然,发展形势好并不等于发展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到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数字化建设,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未来,国家必将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5G技术的应用,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加速应用实施,数字经济必将成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匠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践行工匠精神,打造专属“工匠人”的AI智能大数据云平台,优化建设行业资源,解决行业痛点问题,服务贡献社会。

关注“工匠云平台”,了解更多行业知识

免责声明:文章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邮箱:84885034@qq.com 最终解释权归工匠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